



2022/11/09
【愛上雲志工】那些雲志工教我的事
一開始報名雲志工算有些誤打誤撞,原先暑假的計畫因疫情肆虐而打亂,便想著如何豐富暑假又能與所學相關聯,但搜尋後,苦於年級不夠及實習申請時間已過等種種因素,正想作罷,這時意外瀏覽的網頁跳出雲志工召募的資訊,便抓緊時間報名,很幸運的面試成功。
正當我以為之後就如魚得水、事事順利,與之互動毫無障礙時,現況總會給你更大的挑戰,在說明會公布受服務對象年齡分布的剎那,其中兩位服務對象與我差約30-40歲,令我不禁懷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經歷去勝任、去陪伴,甚至在服務時間內帶給他們一些快樂。
時間飛快,轉眼就來到服務的第一週,與服務對象們的初次見面,一切都由陌生慢慢摸索,簡單的自我介紹後,發現好像沒如預想的困難重重,除了全程台語對於我和另一位志工來說是一大考驗外,但更多的反而是去思考如何將這次視訊互動不足的地方做補強、有什麼方法能讓下次更好,會後與老師對談,意識到若利用簡報作為輔助,或許能讓服務對象較為專注並增加和三位對象互動對話的機會,透過影音媒材讓他們更有參與感。
一步步嘗試、調整後,每週服務後的自我心得漸漸從挫折變成今天服務對象的表現或反應帶給我多少鼓勵,光是準備的內容能夠得到他們的回應或專注地看就帶給我滿滿的喜悅,還記得印象最深的是倒數第二次的服務,三位服務對象中的二位,一位於播放海草舞舞蹈時,興奮地從位子跟著站起開心跳舞;另一位則在播放歌曲時第一次開口一同唱歌,那樣的感動令我和志工夥伴們覺得一切準備都值得。
原先那個單純想讓暑假豐富些的自己,本以為只有單向、不斷地輸出,將身旁的資源予以服務對象,一直到服務的尾聲,我才終於明白,其實服務是雙向的,擔任志工的每個人能從和服務對象的相處中獲得成長,並多少在日常中受到影響,比如關於他們喜愛的事物會更關注,期待著下次能說給他們聽,甚至服務對象回饋給我們的,是自身缺少關注的領域,而在這樣一次次充滿新奇的交談中,學著包容、理解彼此,從中尋找平衡,而我也還在學習。
志工 語綺-雲志工